铅笔小说 - 言情小说 - 重生2000年当学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03

分卷阅读403

    示自己打算写一本有关趣味数学的科普读物,想问问清华大学名下的出版社有没有兴趣。华夏大部分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出版社,特别是211、985这样的高校附属出版社在非虚构图书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清华大学自然也是如此,除了面对校内所需之外,它出版的一些科普图书、教辅图书也在市场上有不错的销量。

听到林锦麒的合作提议,校长助理立刻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合作项目。以林锦麒在学术界刚刚起来的名声,他撰写的专业科普书籍自然有自带的光环,唯一的问题就是林锦麒的文笔如何了。不过也没有关系,出版社不是有编辑么?实在是编辑都修不过来,那就找人代笔便是了,大不了让代笔的作者挂名第二作者就是了。如果能和林锦麒在这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那么未来林锦麒所有图书的中文版岂不是都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负责了?

很多人都以为畅销作者的才是赚钱的书,殊不知华夏图书市场真正的大头乃是教辅材料,其次就是各种工具书或心灵鸡汤类书籍。林锦麒前世有位从事图书出版的编辑同学,她戏称自己主编的一部教辅书系让她在25岁的时候就赚下了自己的养老金了。或许这位同学的话有些夸张,但是可想其中的利润绝对不低。所以很多专家学者愿意写,而出版社也乐于出。当然前提是主笔者的名气和功力,毕竟教辅材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想想市场上流行的“三五”、“密卷”什么的,那都是多少年名气攒下来的?林锦麒和助理校长聊了聊这个项目就离开了,剩下的工作自然会有人接手的。

完成在清华的演讲之后,林锦麒就要出发前往广州领取钟家庆数学奖。这次钟家庆数学奖是由中山大学所承办,而中山大学是教育部数学学科考察中南方所有大学中唯一还在A级的。全国开设数学专业的大学非常多,但是能评到A级的却只有18所大学而已。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是前三名,也是A的评级;清华大学是A级评价,排在第四名;中山大学是A-评级,排在第17名,算是吊车尾的成绩了。

由于数学专业发展较好的大学基本都集中长江以北,长江以南的A级数学专业就只有浙江大学、华夏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但是浙江大学所在的长三角区域倒还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数学名校,所以还不算孤独;真正孤独在外的就是华科大和中大了。为了拉抬一下自己数学专业的知名度,中山大学特意向华夏数学会申请承办;而华夏数学会也为了激励南方的大学重视数学专业,因此也特别批准了这次承办申请。

钟家庆数学奖是一个针对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博士论文奖,由于和陈省身数学奖一样是两年颁发一次,所以钟家庆数学奖是允许博士毕业三年之内的博士生参赛的。但是如果博士论文已经拿过教育部或中科院的优秀论文奖的话,那就不能再获得这个奖励。钟家庆数学奖的奖金只有15000元,因此基本是象征意义的奖金罢了。

尽管中山大学数学系相较于北大和复旦并不算多出名,但到底是南方数学专业的重镇,因此各所大学都还是给面子,安排了各自大学的中生代学者过来捧场。至于那些老教授,一般俗事都不会打搅他们,这种给博士生颁奖的数学奖自然也不需要他们出面。而对于中山大学来说,举行好这次钟家庆数学奖也有利于自身学校的招牌更加响亮。因此作为受奖人之一的林锦麒,从白云机场出来就感受到了中山大学那积极的热情。无论是接送的车辆,还是入住的酒店,中山大学可谓是拿出了最高的标准了。

虽然颁奖礼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是中山大学接连举办了不少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倒是将原本一个只是数学界的颁奖典礼办成了一次高校间的交流。作为压轴的颁奖礼自然是安排在最后,而受奖人的林锦麒也少不得被安排参加了几次研讨会,也聆听了好几位知名学者的讲座。虽然这些讲座让林锦麒受益匪浅,但是奈何都不是自己的研究方向,林锦麒也就权当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

到了最后一天的颁奖礼,林锦麒和另外三位博士生都在第一排等待颁奖。期间自然少不得各位领导及大学者的讲话,于是林锦麒就和三位博士闲聊了起来。三位博士其实只有自己和北大的一位博士是刚毕业的,另外两位都是毕业两年或三年了。国内虽然有学阀,但是只要不是触及到根本利益,各山头之间的交流也是满频繁的。特别是对这些年轻学者,有的时候上面的老板可能矛盾比较大,但是底下的年轻人反倒是交流的很顺利。趁着还没上台领奖,林锦麒倒是和大家互相交换了企鹅聊天号码。

拿完钟家庆数学奖之后,林锦麒又要赶往香港去领取晨星数学奖。和前两个奖项是由华夏数学会颁发不同,晨星数学奖的颁奖机构是全球华人数学家联合会。虽然全球华人数学家联合会不像华夏数学会是一个很严格的协会组织,但是它的影响力还是要胜过华夏数学会的。

晨星数学奖的颁奖规则很独特,提名人是全体华裔数学家,但是最终的评选人却是非华裔数学奖,为的就是避免这个奖项成为华人数学圈里自娱自乐的奖项。也正因为这种开放的心态,晨星数学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是颇高的,对于那些还没有得过什么重要大奖的年轻数学学者来说也是颇具有吸引力的。晨星数学奖分为金奖和银奖,而金奖有区分成数学金奖和应用数学金奖,分别表彰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研究学者。

其实有些尴尬的是,拿晨星数学奖的人基本都是华人或华裔,但是内地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获奖者却寥寥无几。往届的金奖得主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华人学者,就是香港或新加坡大学的华人学者。只是到了最近的几届,北大和复旦的学者才在银奖方面有所斩获。林锦麒是因为解决了“庞加莱猜想”和“波利尼亚克猜想”而拿了金奖,其中解决“庞加莱猜想”的时候,林锦麒还在清华念书,因此林锦麒在受奖人介绍资料上也带上了“清华大学”的名字。故而林锦麒也算是晨星数学奖颁奖以来,第一个以内地大学学者身份而获奖的人。

因为晨星数学奖基本都在香港、新加坡或台湾颁奖,再加上这次的承办方是香港科技大学,所以整个颁奖仪式非常类似于西方的颁奖典礼。主办方介绍一下受奖人的成就和获奖理由,然后受奖人上台领奖并致辞。等所有奖项都颁发完之后,就是一个内部的冷餐会。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聊天的,都可以在冷餐会上讨论。冷餐会是不对外公开的,所以算是数学圈子里的小聚会。

有点出乎林锦麒意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