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 耽美小说 - 听说你有九条尾巴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0

分卷阅读70

    对,我也该有我的法子。”李霖若有所思。

这个法子,是从已故的陈皇后身上找到的。

不多久,李霖便在给景和帝的奏章中写,自己自拜祭以后常常梦见陈皇后,却见母后面目模糊,恐怕是幼时即别,时日太久,已经见见我那个了,愿查阅史料、作一祭文,抒发孺慕之情。

一般的折子,景和帝是绝不会看的。但是景和帝身边的人都有眼力。别的折子不看可以,太子殿下的这一本,不递上去却是万万不行的。

果然,景和帝看过之后,不耐的神情渐渐消失,立刻下旨准其所奏,令礼部配合。

陈皇后在闺中的种种,娘家仆人自然知晓,而在宫中的事,最直接的就是里的记录了。景和帝的旨意同样,往起居舍人那里传了一本。

这不合情理。大多的官员却都视而不见。他们都知道景和帝有多怀念已故的陈皇后。其实这也无妨,疯狂地追思一个死人,总比后宫三千偏宠一人要好。再说这事原本是情理之中,他们也不愿为了这件事难为太子殿下。

但是很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比如,礼科都给事中卢大人,在陛下下旨当日,便上书弹劾,认定此举于理不合,恳请景和帝收回旨意。

都给事中虽然只有正七品,却人小言重,与监察御史一样是言官。礼科都给事中弹劾这个也算本职工作了。这位卢都事中骂其景和帝和太子毫不含糊,先骂前者多年沉迷修道和缅怀亡者,对于朝政、皇子们不闻不问,再骂后者包藏祸心,挑唆查阅不知是何居心。

甚至,他还刺了刺已故的陈皇后,将她与历史上的红颜祸水们比了比。

谈昌听说过这封奏折后,唯一的想法就是:这位卢大人,实在是有种。

第47章吱吱吱

景和帝看过奏折果然大怒,下旨令刑部立刻将都给事中卢衍收押。

大怒是正常的,看到这样痛骂自己的奏折,不怒反而不正常了。

比如李霖。

起居舍人已经将从陈皇后入宫那年的交给他查阅,杨京润匆匆忙忙来找他,第一句话就是:“殿下,万万不可!”

杨京润手中还捏着一份卢大人奏折的抄本。他气喘吁吁地把奏折奉上,道:“殿下快将那文稿退回去,否则恐怕堵不住他的嘴。”

李霖一目十行看过,却叹道:“好骨气,朝中竟还有敢说这种话的人。”

“殿下!”杨京润气得直跺脚。

李霖摆摆手,“孤要看自然是有正事,奏折上的那一套你也信?”

杨京润犹豫了,不错,李霖的确不像是为着私情违反规矩的人。相反,他们这位太子殿下是极重视法度规矩的。

“你放心吧,倒霉的不是孤,是这位卢大人。”李霖放下那奏折,神色平平,“孤还得想想,怎么为他求情才行。”

杨京润哑然。

李霖说到做到。他想来欣赏这样不畏权势,有一说一,直言不讳的官员。但是在景和帝修道多年,罢朝多年后,朝廷中的老狐狸越来越多,这样的硬骨头却越来越少了。然而在李霖看来,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诚然,左右逢源的官员能够做事,但也只有硬骨头在一旁盯着,才能保证这群人,不会做出什么越界的事。

“言官不以言获罪。”杨京润离开后,谈昌突然说,“你父皇还真会处罚他么?”

李霖苦笑。“为着这些年修道,他处罚过的言官也不少了。”言官不能罚,是一个潜在的规定,不杀算是罚,不上刑也算是罚。景和帝一般的手段是先借口将人从言官位置上调离,再下手。

若非李霖每次据理力争,从旁援救,父子俩的关系也不会闹成这样。

“那你还要救他?”谈昌明白李霖对这个人的欣赏,但还是不能理解李霖宁可得罪父皇也要救一个痛骂自己,甚至已故的母后的人。要是有人敢骂谈昌,或是谈昌的爹娘,管他因为什么呢,先教训一通再说!

李霖点头。“皇帝本就不该为所欲为,而应受到言官的监督。古往今来多少亡国之君,践踏法度无所不为,都是因为言官失职。”

“你不用管这事,先看看那起居录,这封求情的奏折,必须由我来构思。”

谈昌便坐下翻阅那些泛黄的纸页。

陈皇后与景和帝是少年夫妻,陈皇后最初是陈太子妃。只是由于她身体弱,子嗣艰难,才由周太后,当时的周皇后做主,立了两位侧妃,就是后来的惠妃与许皇后。好在许皇后总算在高宗皇帝驾崩之前诞下嫡长子,景和帝继位后才安安稳稳封后。从景和帝继位,到陈皇后薨,一共有七年,这七年起居舍人日日记录,记成了厚厚一摞。

按照李霖的吩咐,谈昌主要看景和七年,也就是许皇后薨的那年。

那一年朝中的大事并不少。地动、灾荒、水患,一个不少。景和帝忙碌之余,虽甚少涉足后宫,却也没有忘记时时派人去看望陈皇后。李霖不敢肯定谈太傅留下的记录到底是关于什么的,只得吩咐谈昌尽力翻看,对照谈太傅那份残余的记录,把可能有关的摘抄下来。

谈昌刻苦抄书,李霖则在构思奏折。

陈皇后与后来的许皇后不一样,并不是那样温婉动人的性格。在李霖残存的记忆中,她明艳活泼。有主见,敢于规劝景和帝。也是她在李霖的脑海中留下了第一层色彩。

李霖眯了眯眼,在纸上写字。

他先是感激父皇恩准,又回忆了许多父子之间、早年和母后之间的温情时刻。接下去李霖笔锋一转,说自己一个出于私情的请求引发朝野震动,的确有违律法,使得父皇与朝臣相互误解,心有不安。接下来李霖追忆了母后劝谏父皇的一些例子,希望父皇能够宽恕朝臣,以告慰母后在天之灵。

一封奏折写完,李霖没有交给内阁,而是直接托太监送到景和帝的寝宫。若是按照正式流程递上折子,要等到景和帝看见不知要多长时间。这件事拖得越久,变数越多,李霖想要尽快解决问题。

没想到,就这样一段时间,事情还是发酵了。

刑部不是什么硬柿子,对于皇帝的暴怒心有戚戚然,便如景和帝所愿判了卢衍五十杖。

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

这些年景和帝与大臣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双方互有退让。像这样震怒地不留情面地打言官板子还是第一次。何况文官体弱,五十大板打下去,说不定就要了命。

只能说,从前的弹劾往往比较委婉,这一次直接骂人,还捎带上陈皇后,导致景和帝彻底暴怒了。

监察御史们集体上书,给事中不甘落后,朝堂沦为一场骂战。

“一帮蠢货,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