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128节
书迷正在阅读:欲灵天成(NP)、藏欢gl(纯百/养成)、模拟人妻(全息,NP)、陳思彤、沉溺其中(穿越男&冷艳公主 1V1 rou爽文)、翁媳(H)、公主(NPH)、小半、睡服死对头(先婚H)、被淦烂的清纯女儿
怀铭警告他:“出门不许乱说。” “我在外面最有分寸了,不会乱说话的。”怀安道。 第128章 沈聿却只是意味深长的笑, 连十岁孩子都看出来了,恩师趁着新帝刚刚即位,便急于联合文官约束皇权。 “圣天子垂拱而治”是每一个士大夫心中的美好愿景, 先皇登基时不吃这一套,将无数与他作对的文官廷杖、下狱、流放,折断了士子的脊梁,如今的天子宽厚仁慈, 他们便又故技重施,一步步将皇权装进牢笼。 怀安的“把皇帝装进笼子论”,倒是一针见血。 三皇五帝延续至今, 早已不是世家门阀掌权的时代, 国朝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制和官员选拔制度, 说句更直白的, 即便皇帝不干活,国家机器也能有序运转。 因此一个精明的昏君对国家的危害,要远胜于一个愚蠢的庸君。何况新君并不蠢, 只是没有先帝的精明和心狠手辣而已。 对此沈聿只能选择作壁上观, 不论他与皇帝私交如何,首先是士大夫的一员,深知国有仁君的重要性。皇权一旦被放任, 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先皇就是很好的例子。 怀铭还在跟怀安掰扯“看破不说破”的人生大道理。郑阁老是什么意思,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 可他偏偏不能学先帝那样独断专行, 已经很憋屈了, 你一口一个“把皇帝装笼子”,扎不扎心? 怀安摇头晃脑, 态度极其不端正:“我才十岁,就要学的这么圆滑世故,一点也不纯真可爱。” “别人家孩子十岁还在读私塾,你每天在干什么?”怀铭问。 “我每天也在好好读书哇。” 怀安话音刚落,长兴敲门进来:“小爷,您别忘了正事。” 怀安一拍脑袋:“对对对!” “干什么去?”沈聿皱眉。 怀安道:“我要去开皂坊书坊发开年红包,然后请了大兴县的县丞、主簿、典史一起吃饭。” 沈聿:…… 怀安就当老爹默许,欢天喜地回内宅换衣裳去了。 “他刚刚说什么?”沈聿道。 “他说他又攒了个局。”怀铭解释道。 沈聿近来事忙,确实有些忽视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这次又是为什么?” “他想在雀儿山推广种植红薯,趁着麦收之前,提前跟大兴县的官吏打好招呼。”怀铭道。 沈聿不禁错愕:“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怀铭笑道:“是儿子给他出的主意。” 沈聿看着长子,刚欲开口说话,就被刮进来的一阵风吓了一跳。 “爹!”怀安冲进来,原地来回跺脚。 沈聿哭笑不得:“你要是着急解手就赶紧去。” “爹,您怎么忘了!” 沈聿一愣,才想起答应为他提的新书封。从书案抽屉里翻出来给他。 “谢谢爹!”怀安抱了抱老爹,又去抱了抱大哥。 怀铭本是斜靠在书案上的,被他一头撞过来,险些栽倒。 “蹭蹭状元,新书大卖!”怀安蹭完就跑,留下老爹和老哥扶额叹气。 …… 到了麦收时节,怀安踩着椅子从老爹的书架上翻出一份作废的奏疏,比着上面的格式,一笔一划的写了一份奏疏。 是的,他写了一份奏疏,恳请朝廷可以在雀儿村推广红薯。 送到通政司的奏疏呈递处,受理的官员直接傻了眼。 什么小玩意儿也敢妄言朝政? 大案上劄子落得高,把怀安挡的严严实实。 怀安态度强硬:“我不是小玩意儿,下官沈怀安,正七品承事郎,有要事上奏天子。” “散官?”参议问。 怀安反问:“哪条律法规定散官不可以上书言事了?” “那倒没有。”参议打量眼前的小孩,小小年纪有了官身,必然是父荫的结果,不知是哪位要员的孩子,也不管好,放任他跑到通政司来胡闹。 于是堆起一脸笑容:“乖,这里不是小孩过家家的地方,出门右拐有家蜜饯铺,你去那儿买好吃的去。” 怀安凶巴巴的:“通政司只管收发奏疏送到司礼监,你管我多大岁数!再这样搪塞推脱,我现在就参你一本!” “嘿,”那参议哼一声,“算我多管闲事。” 他本也是好心,怕谁家小孩子闯祸来着。 一大箱奏疏送往司礼监,除了特大事件,按例是到不了皇帝案头的,毕竟每天成百上千本奏疏,皇帝就算长出三头六臂也看不完。 这时就是轮到内阁发挥作用了,内阁的阁员们会对这些奏疏进行“票拟”,然后分轻重缓急呈送御揽,最终由司礼监“批红”,再送回通政司,分发到有司衙门执行。 看到怀安的奏疏时,袁阁老都乐了,拿到首辅的值房给郑迁看。 郑迁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字,拼了半辈子修为才忍住笑,叫来通政司的门生询问情况。 那门生一通阴阳怪气:“人家说了,不给他呈送奏疏,就要参我们一本,凶着呢。” 郑迁啼笑皆非,打发他去忙。 沈聿恰好来内阁送经筵讲官的名单,被老师拉着围观他儿子的大作。 “嘶——”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孩子玩的真是越来越大了。 袁阁老问他:“这么大的事,你真不知道?” 沈聿面带惭愧:“下官近来忙的头顶倒悬,确实疏于管教了。” 郑迁也问:“他说的这个红薯,可是你去年跟我提过的吕宋国宝?” 沈聿道:“正是。” 郑迁正色点头,拿起奏疏进宫面圣。 孩子是小孩子,事却是大事。每亩八石产量的粮食,关乎兆亿生民,郑阁老焉能不心动。只是他为人保守,希望能徐徐图之,至少将红薯交由户部研究几年,再行推广不迟。 皇帝似乎早有准备似的据理力争。这个千疮百孔的朝廷已经等不及温药滋补了,必须要尽快将红薯推及各省。 郑迁刚要反驳。 皇帝打断道:“元辅,朕知道,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耕种红薯,各省气候、土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提前在各地屯田试种,再决定是否推向民间。” 好坏全由皇帝一个人说了,郑迁也不太好再驳他的面子,只好应下,回内阁票拟。 君臣的第一次交锋,皇帝险胜。 怀安从御座后面出来,满脸胜利的笑容,皇帝举起手来与他击掌。 这是他刚跟两个孩子学会的奇怪礼仪。 沈聿回到家,怀安正在院子里抽陀螺,见到老爹撒腿就跑。 沈聿一把薅住了他:“跑什么?” 怀安赔笑道:“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我看是精力过剩吧。”沈聿道。 “爹,天上有头猪!”怀安一指天空,从老爹手里溜走。 …… 四月底,郊外繁花似锦。 怀安乘马车来到雀儿山,此时麦子已经收割完毕,满山都是耕种红薯的村民。 国朝的百姓大多保守,尤其是对于赖以生存的土地,新作物从引进到广泛种植往往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但雀儿村的村民不同,他们眼看着张岱耕种实验田已经一年多了,甚至亲身参与,见识过红薯的惊人产量。 在张岱的指导下,用最科学的方法施肥、除草、挖坑、栽种,配合度非常之高。 顺天府尤为重视,每日派官吏前来表示慰问。 怀安打算请张岱进城吃饭,这段时间把老头儿忙坏了,整个人都黑瘦了一大圈儿,得好好补补。 吃完饭,一老一小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闲逛消食。 怀安看着四下井井有条的街市:“该说不说,新朝新气象,京城的市容市貌也越来越好了。” “嗯,小阁老亲自在抓。”张岱对朝局依然敏感。 “小阁老?”怎么又冒出来个小阁老…… “郑阁老的长子郑瑾啊。”张岱解释道。 “他呀!”怀安回想起当年在席上,这家伙给自己当众难堪的事:“还别说,他抓治安倒是一把好手。” “据说很费了一番功夫,什么盗贼啊拐子啊,统统……”张岱话还没说完,身边的孩子就不见了。 不见了! 张岱举目四望,只见一个高大的身着短打的男子,扛着怀安往胡同里跑去。 “坏了!”张岱拔腿就追,可胡同幽深,七拐八绕,很快便失去了踪影。 怀安被人扛在肩头,颠的七荤八素,等他反应过来,挥舞着胳膊腿拼命挣扎,一口咬上贼人肩头。 贼人“嗷”的一声惨叫,却并未把他放下,脚下跑的更快,跑进一座门楣普通的大门,内里轩敞开阔,像个阔气的人家。 “关门!”贼人一声吩咐,大门吱呀呀的关闭。 怀安连喊带骂,拳打脚踢,可双拳难敌四手,被两个小厮控制的动弹不得。这时候,内院走出一个锦缎道袍的中年男人。 男人快步上前,呵斥左右:“快松手,休要对姑爷无礼!” 姑爷?怀安双目圆睁:“谁是你家姑爷,你认错人了吧?!” 男人带着一脸讨好的笑:“怎么会认错呢,介绍一下啊,鄙姓孟,以后就是你的老丈人了!”